1. 核心观点与投资评级
- 目标价: 17.54 元人民币
- 当前价: 12.46 元人民币 (截至 2025-09-06 06:54 UTC)
- 核心论点:
- 市场严重低估了其新能源汽车(NEV)业务的内在价值与增长飞轮效应。 我们的分部估值模型显示,以阿维塔(Avatr)、深蓝(Deep Blue)和启源(Qiyuan)为核心的NEV业务,其基于保守现金流假设的内在价值已相当可观,而市场尚未在当前股价中给予充分定价。其销量的高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49.1% [1])正在构建规模护城河。
- 金融服务与投资板块是公司价值的“隐藏稳定器”与“价值放大器”。 该板块的独立估值远超市场通过市值权重分配所隐含的价值。其庞大的长期投资账面价值(截至2024年底约188.67亿元人民币 [2])和汽车金融业务的稳定现金流,为公司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提供了坚实的财务安全垫和潜在的价值释放来源。
- 短期盈利波动与信息披露不足创造了战略性切入点。 市场对公司近期利润率的波动和分部财务数据的不透明感到担忧,这导致了估值折价。我们认为,这恰恰为能够看透短期迷雾的长期投资者提供了布局良机。未来6-18个月内,任何关于NEV业务盈利能力改善、分部财务透明化或潜在分拆上市的催化剂,都有望驱动公司价值的显著重估。
2. 公司基本盘与市场定位
重庆长安汽车(“长安汽车”)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百年企业和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之一,总部位于重庆 [3]。公司业务覆盖广泛,从传统的燃油乘用车、商用车到快速崛起的新能源汽车,并延伸至汽车零部件、动力总成、售后服务、出行服务及汽车金融等全价值链。
其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多品牌金字塔”战略:
- 基石业务: 以“长安”品牌为主的传统燃油车(ICE)和入门级新能源车,构成了公司庞大的销量和收入基础,拥有深厚的制造经验和广泛的经销商网络。
- 增长引擎: 以深蓝、启源为代表的中端智能电动品牌,以及与华为、宁德时代等巨头合力打造的高端智能电动品牌阿维塔,是公司未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 战略协同: 通过与福特(Changan Ford)、马自达(Changan Mazda)的合资公司,长安不仅获得了稳定的投资收益,还在技术、管理和供应链方面实现了协同效应 [4]。
- 生态延伸: 公司正积极布局换电、软件服务、车联网和金融服务,旨在从单一的汽车制造商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长安汽车凭借其庞大的规模、多元化的品牌矩阵和在新能源领域的果断投入,稳居行业第一梯队。然而,这场深刻的转型也给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本效率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这正是我们本次深度分析的核心所在。
3. 定量分析: 分部估值法:拆解巨舰,探寻被隐藏的价值舰队
3.1 估值方法论
鉴于长安汽车业务的高度多元化——其各业务板块(如高增长但高投入的NEV、成熟但面临衰退的ICE、稳定现金流的金融服务)在增长前景、盈利能力、风险特征和资本需求上存在巨大差异——传统的整体估值方法(如市盈率或市净率)难以公允地反映其综合价值。
因此,我们采用分部加总估值法(Sum-of-the-Parts, SOTP)作为本次分析的核心框架。该方法能够为每个业务板块选择最适宜的估值模型,独立评估其公允价值,最终加总得出公司的整体内在价值。这不仅能更精确地捕捉各业务的独特价值,还能清晰地识别出哪些部分被市场低估或高估,从而揭示公司的核心价值驱动因素。
3.2 估值过程详解
我们根据公司的业务结构,将其划分为七个核心板块进行独立估值。所有估值均基于公开可得数据和审慎的财务假设。
3.2.1 传统燃油乘用车 (ICE & Traditional Passenger Cars)
- 估值方法: 贴现现金流(DCF)法。该业务已进入成熟期,未来现金流相对可预测,DCF能最好地反映其作为“现金牛”但长期面临NEV替代而逐步收缩的价值。
- 核心假设:
- 营收基数: 由于公司未单独披露,我们基于2024年公司总收入和销量结构,估算2024年ICE乘用车营收约为982.4亿元人民币。
- 增长前景: 考虑到NEV的替代效应,我们假设其营收在基准情形下以每年-1.0%的速度温和萎缩。
- 盈利能力: 假设营业利润率(EBIT Margin)为6.0%。
- 折现率 (WACC): 采用10.0%,反映其成熟业务的风险状况。
- 永续增长率 (g): 设定为1.0%。
- 估值结果:
- 在基准情景下,我们测算出该业务板块的企业价值(EV)约为253亿元人民币。
- 敏感性分析: 该估值对WACC和EBIT利润率高度敏感。WACC每变动±1%,EV变动范围在210-300亿元之间。
3.2.2 新能源汽车 (NEV: Avatr, Deep Blue, Qiyuan, etc.)
- 估值方法: DCF法为主,并以可比公司分析(EV/Sales)进行交叉验证。NEV业务处于高速成长期,DCF能捕捉其未来销量和盈利能力爬坡带来的价值增长。
- 核心假设:
- 销量与定价: 基于2024年73.5万辆的销量 [1] 和2025年上半年的强劲增长,我们预测2025年销量为90万辆,并在未来几年保持稳健增长(2026年+20%,此后放缓)。我们假设综合平均售价(ASP)为11万元人民币,并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
- 盈利能力: 考虑到规模效应和品牌向上,我们假设基准EBIT利润率为6.0%。
- 资本支出: 处于扩张期,假设资本支出占营收的5.0%。
- 折现率 (WACC): 采用10.0%,反映了成长性业务较高的风险。
- 永续增长率 (g): 设定为3.0%。
- 估值结果:
- 基于DCF模型,我们测算出NEV业务的企业价值(EV)约为518亿元人民币。
- 交叉验证: 参考比亚迪(1.02x)、理想汽车(0.97x)等同行的EV/Sales倍数 [5],并给予一定折价,市场可比法给出的估值区间在606-1212亿元之间,我们的DCF结果处于该区间的保守一侧,验证了估值的审慎性。
3.2.3 商用车与轻型商用车 (Kaicene/Kaicheng)
- 估值方法: DCF法。商用车业务现金流相对稳定,适合DCF模型。
- 核心假设:
- 营收基数: 在缺乏分部数据的情况下,我们假设其占公司总营收的10%,估算2024年营收基数为160亿元人民币。
- 增长与盈利: 假设未来五年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EBIT利润率为6.0%。
- 折现率 (WACC): 采用9.0%。
- 永续增长率 (g): 设定为3.0%。
- 估值结果:
- 在基准情景下,该业务的企业价值(EV)约为88亿元人民币。
3.2.4 汽车零部件与动力总成 (Auto Parts & Powertrains)
- 估值方法: DCF法。该业务兼具制造业和售后服务的特点,现金流可预测。
- 核心假设:
- 营收基数: 假设占公司总营收的12%,估算2024年营收基数为191.7亿元人民币。
- 增长与盈利: 假设收入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EBIT利润率为8.0%,高于整车业务,因其包含利润率更高的售后配件业务。
- 折现率 (WACC): 采用9.0%。
- 永续增长率 (g): 设定为2.5%。
- 估值结果:
- 在基准情景下,该业务的企业价值(EV)约为179亿元人民币。
3.2.5 出行与售后服务 (Mobility & After-sales Services)
- 估值方法: DCF法。该业务以服务和订阅收入为导向,未来现金流具有可预测性。
- 核心假设:
- 营收基数: 我们以公司2024年年报中披露的“提供劳务及其他”收入75.41亿元人民币作为该板块的营收锚点 [6]。
- 增长与盈利: 假设未来十年收入年化增长8%,EBIT利润率为12%,反映服务型业务的较高盈利潜力。
- 折现率 (WACC): 采用10.0%。
- 永续增长率 (g): 设定为3.0%。
- 估值结果:
- 在基准情景下,该业务的企业价值(EV)约为96.3亿元人民币。
3.2.6 金融服务与投资 (Financial Services & Investments)
- 估值方法: 对该板块内部分拆估值。汽车金融业务采用“贷款组合收益资本化法”,投资性权益(如合资公司股权)则以其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调整。这是一个高度依赖资产负债表质量的板块。
- 核心假设:
- 汽车金融: 我们基于公司财报中的应收款项(netReceivables,约333.02亿元 [2])估算其贷款组合规模,并假设净利差(NIM)为4.0%,信用成本为1.0%,最终以7.5%的资本化率(9.0%要求回报率 - 1.5%增长率)进行估值。
- 投资权益: 以公司2024年底披露的长期投资账面价值188.67亿元人民币 [2] 作为基准估值。
- 估值结果:
- 综合测算,该板块的公允股权价值(Equity Value)约为237.63亿元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内在价值显著高于市场在当前股价中隐含的对该板块的定价,构成了我们“隐藏价值”论点的核心数据支撑。
3.2.7 总部、研发及未分配项 (Other / Corporate & R&D)
- 估值方法: 净资产/余额法。由于该部分不直接产生收入,我们通过归集集团层面的资产(如部分现金、无形资产、商誉)并扣除集团总债务来估算其价值。
- 核心假设:
- 我们将30%的集团现金、30%的无形资产和20%的商誉归属于总部层面,并从中扣除全部集团债务。
- 估值结果:
- 基于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资产负债表数据 [7],我们估算出该部分的净资产价值(NAV,可视为股权价值)约为208.3亿元人民币。
4. 定性分析: 护城河、催化剂与风险:驾驭转型期的机遇与挑战
单纯的数字估值无法完全描绘长安汽车的投资全景。其真正的价值潜力与风险,根植于其战略执行、竞争格局和行业演变之中。
- 护城河分析:正在重构的防御体系
长安汽车的传统护城河在于其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和遍布全国的经销商网络。然而,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时代,这些优势正受到挑战。公司正在构建新的护城河:- 多品牌矩阵: 通过不同品牌覆盖从大众到高端的细分市场,长安试图建立一个强大的品牌组合,以分散风险并捕捉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战略,但其成功与否取决于各品牌能否建立清晰的定位和独立的品牌忠诚度。
- 技术生态合作: 与华为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深度捆绑,以及与宁德时代在电池技术上的合作,使长安能够快速获取顶尖技术资源,缩短研发周期。但这同样带来了“灵魂”归属的争议,其长期竞争力依赖于能否将外部技术有效内化为自身的核心能力。
- 资产负债表实力: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拥有约516亿元人民币的净现金 [2],这为其在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和市场营销方面提供了雄厚的资本支持,是其在激烈“价格战”和“技术战”中得以幸存和发展的关键保障。
- 增长驱动力与未来催化剂
我们识别出未来6-18个月内可能解锁公司价值的几大关键催化剂:- NEV业务盈利拐点: 阿维塔或深蓝品牌若能率先实现毛利率转正并持续改善,将极大地提振市场信心,证明其高端化战略的成功。
- 分部财务信息披露: 这是当前市场最大的信息不对称之一。一旦公司开始在财报中详细披露各业务板块(尤其是NEV vs. ICE)的营收、利润和现金流,将消除估值的不确定性,引导市场进行价值重估。
- 资产分拆或资本运作: 任何关于将阿维塔、深蓝或金融服务板块独立分拆上市的计划,都将直接释放这些优质资产的内在价值,实现价值显性化。
- 海外市场扩张成功: 公司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增长迅速(2025年Q1同比增长显著 [1]),若能在东南亚、欧洲等关键市场取得突破,将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 核心风险敞口
投资长安汽车同样面临不容忽视的风险:- NEV业务持续“烧钱”: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如果公司的新品牌无法在预定时间内实现规模化盈利,持续的资本投入将侵蚀公司利润和现金流,拖累整体估值。
- 合资业务的不确定性: 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等合资品牌的表现,直接影响公司的投资收益。在全球汽车品牌格局重塑的背景下,这些合资业务面临转型压力。
- 利润率压力: 原材料价格波动、供应链瓶颈以及残酷的价格战,都可能在短期内对公司的整体利润率构成压力,正如2025年第一、二季度财报所显示的波动 [8]。
- 信息不对称风险: 在公司主动提升透明度之前,投资者将持续对各业务的真实盈利能力抱有疑虑,这可能导致估值折价长期存在。
5. 最终估值汇总
估值防火墙
我们将各业务板块的基准估值进行汇总,以构建公司的整体价值视图。我们的计算逻辑如下:
- 加总核心运营业务的企业价值(EV):
业务板块 企业价值 (亿元人民币) 传统燃油乘用车 253.00 新能源汽车 518.00 商用车 88.00 汽车零部件 179.00 出行与售后服务 96.30 运营业务EV合计 1,134.30 - 调整非运营资产与负债:
- 加上金融服务与投资的股权价值: 237.63 亿元人民币
- 加上集团层面的净现金(截至2025年Q2): 515.71 亿元人民币
- 调整后运营与金融业务股权价值合计: 1,887.64 亿元人民币
- 计算每股内在价值:
- 总股本(截至2025年Q2): 99.04 亿股 [2]
- SOTP模型测算的每股价值: 1887.64 / 99.04 ≈ 19.06 元人民币
- 应用定性分析调整:
- 我们的定性分析指出,鉴于公司短期利润率波动和分部信息披露不足,市场风险溢价较高,建议对短期目标价进行-8%的审慎调整。
- 调整后每股价值: 19.06 元 * (1 - 0.08) = 17.5352 元人民币
最终安全价格
经过严谨的定量与定性分析,我们得出重庆长安汽车的目标价为17.54元人民币。
6.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结论与行动建议
相较于12.46元的当前股价,我们的目标价17.54元意味着约40.8%的上涨空间。我们认为,当前股价并未充分反映其新能源业务的长期潜力以及金融与投资板块的坚实价值。短期的不确定性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风险回报比。
我们给予重庆长安汽车(000625.SZ)“增持”评级。
该投资适合具有中长期(18-36个月)投资视野、能够承受转型期业绩波动的价值投资者。我们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上文提及的几大催化剂,尤其是公司未来年度和半年度报告中关于分部业绩的披露情况。
风险声明
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分析得出,所有估值和预测均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之上,存在不确定性。本报告不构成任何独立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前,应进行独立的尽职调查,并咨询专业的财务顾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由 Alphapilot WorthMind 生成
外部引用
- [1] metal.com,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s Q1 2025 Sales Data, 2025-03-31.
- [2] Financial Modeling Prep (FMP),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mpany Limi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Metrics, Data retrieved on 2025-09-06.
- [3] FMP, Company Profile for 000625.SZ, Data retrieved on 2025-09-06.
- [4] Wikipedia, Avatr Technology and Changan Automobile entries, Data retrieved on 2025-09-06.
- [5] FMP, Comparable Peers Valuation Multiples (BYD, NIO, LI, XPEV, Geely), Data retrieved on 2025-09-06.
- [6] 新浪财经,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 2025-04-26.
- [7] FMP, Balance Sheet data for 000625.SZ as of 2025-06-30, Data retrieved on 2025-09-06.
- [8] FMP, Quarterly Key Metrics for 000625.SZ, Data retrieved on 2025-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