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pilot Logo Alphapilot, AI-Driven Quant, Open to All.

小米集团 (1810.HK):生态重构与价值再发现,智能电动汽车的黎明前夜

日期: 2025-08-20 11:49 UTC

1. 核心观点与投资评级

核心论点:

  1. 分部加总估值揭示安全边际不足: 基于我们详尽的分部加总法(SOTP)分析,小米的内在价值基准为每股23.42港元。即使考虑到近期智能电动汽车(Smart EV)业务的积极进展并给予7%的定性溢价,其公允价值目标价也仅为25.06港元,显著低于当前市场交易价格。这表明市场可能已过度计入对未来增长,尤其是对汽车业务的极度乐观预期。
  2. “现金牛”与“梦想家”的二元结构: 小米的核心业务——智能手机、IoT与消费电子、互联网服务——构成了稳固的现金流基础和巨大的用户流量入口,其价值贡献约占我们估值的115%(因汽车业务当前为负值贡献)。然而,公司的未来叙事和估值杠杆完全系于智能电动汽车这一“梦想家”业务。该业务目前在我们的基准模型中仍体现为负企业价值(约-464亿人民币),其从价值消耗者到价值创造者的转变路径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3. 智能电动汽车是决定性的“X因素”: 2025年上半年的交付量(超过15.7万辆)和管理层对下半年实现季度盈利的信心,是强有力的积极信号。然而,将交付量转化为可持续的毛利率和正向自由现金流,是横亘在小米面前的最大挑战。当前股价似乎已将未来数年的完美执行(包括供应链稳定、无重大质量问题、竞争格局有利)全部定价,忽略了其中蕴含的巨大执行风险。
  4. 隐藏的资产价值与风险: 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庞大的“其他与持有性投资”(账面价值近1900亿人民币)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是潜在的价值储备,可在必要时变现以支持核心业务,但其具体的资产构成、公允价值和流动性缺乏透明度,也为估值带来了显著的“黑箱”风险。

2. 公司基本盘与市场定位

小米集团已从一家单纯的智能手机制造商,进化为一个深度整合的科技生态巨头。其商业模式围绕“智能手机 × AIoT”核心战略构建,旨在通过硬件作为流量入口,连接海量用户和设备,最终通过高毛利的互联网服务实现价值变现。

总体而言,小米的市场定位是“科技界的无印良品”,以提供高性价比、设计优良的科技产品为切入点,构建一个连接人、车、家的全场景智能生态。智能电动汽车的加入,是这一生态闭环中最关键、也是最具想象力的一块拼图。

3. 定量分析: 拆解科技巨轮的五大引擎

3.1 估值方法论

鉴于小米集团业务的高度多元化,其各业务板块在商业模式、增长阶段、盈利能力、风险特征和资本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采用单一的估值方法(如市盈率或整体DCF)将无法公允地反映其各部分的内在价值。智能手机业务已进入成熟期,适用相对估值法;IoT业务兼具成长性与稳定性,适合现金流折现法;互联网服务是典型的高毛利平台业务,适用收入倍数或用户价值法;而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尚处投入期,需要采用项目式DCF进行远期估值。

因此,我们选择分部加总估值法(Sum-of-the-Parts, SOTP)作为本次分析的核心框架。该方法能够独立评估每个业务板块的公允价值,然后加总得出集团整体的企业价值,最终调整净现金/债务后得到股权价值。这不仅能更精确地捕捉各业务的独特价值,还能清晰地识别出集团整体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和风险来源。

3.2 估值过程详解

我们的估值基准日为2025年8月20日,所有财务数据均基于截至当日可获得的最新公司公告、财务报告及市场数据。汇率假设为 1 人民币 = 1.07 港元。


分部一:智能手机 (Smartphones) - 价值基石


分部二:IoT与消费电子 (IoT & Consumer Electronics) - 生态护城河


分部三:互联网服务 (Internet Services & Ads) - 利润引擎


分部四:智能电动汽车 (Smart EV / Automotive) - 梦想与赌注


分部五:其他与持有性投资 (Other businesses & Investments) - 价值储备池

4. 定性分析: 数字背后的叙事与权衡

定量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价值的“锚”,而定性分析则揭示了驱动这艘巨轮航向的“风”与“浪”。小米的投资故事,本质上是一个关于“确定性”与“可能性”的权衡。

管理层与战略执行力:

创始人雷军亲自挂帅智能电动汽车业务,体现了集团最高层级的战略决心。这种“All-in”的姿态,一方面极大地提升了内部资源调动效率和外部市场信心;另一方面,也使集团的命运与这一单一业务的成败高度绑定。管理层在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释放的“下半年实现月度或季度盈利”的指引[2],是一次大胆的预期管理。如果能够兑现,将极大地增强其信誉和市场信心;反之,则可能引发信任危机。历史上,小米在智能手机和IoT领域的成功,证明了其强大的产品定义、供应链整合和规模化能力。然而,汽车制造业对质量控制、安全冗余和生产一致性的要求远超消费电子,这对小米的企业文化和组织能力构成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护城河分析:

小米的护城河并非单一维度的,而是一个由多重优势交织而成的生态网络:

智能电动汽车——最大的机遇与风险:

这无疑是小米当前投资叙事中最激动人心,也最令人忧虑的部分。

定性结论对估值的修正:

综合来看,尽管风险巨大,但2025年上半年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展现出的强劲势头和积极执行力,是无法在保守的基准财务模型中被完全捕捉的。管理层的前瞻性指引和已验证的交付能力,理应获得一定的估值溢价。因此,我们认为在SOTP定量估值的基础上,有必要进行+7%的温和上调,以反映这种超越当前财务数据的积极动能和未来潜力。

5. 最终估值汇总

估值防火墙:

下表清晰地展示了我们对小米集团各业务板块的基准估值,并汇总得出最终的目标价。

估值构成部分 基准企业价值 (亿人民币) 基准企业价值 (亿港元) 每股价值贡献 (港元) 核心估值逻辑
1. 智能手机 1,345.4 1,439.6 5.53 EV/EBITDA = 7.0x
2. IoT与消费电子 1,690.5 1,808.8 6.95 DCF (WACC=9.0%, g=2.0%)
3. 互联网服务 1,364.0 1,459.5 5.61 EV/Revenue = 4.0x
4. 智能电动汽车 -463.8 -496.3 -1.91 项目式DCF,反映前期投入
5. 其他与持有性投资 1,709.4 1,829.1 7.03 NAV (基于账面价值并应用10%折让)
合计企业价值 (EV) 5,645.5 6,040.7 23.21 -
加:集团层面净现金 49.9 53.4 0.21 截至2025年Q2财报[40]
SOTP基准股权价值 5,695.4 6,094.1 23.42 -
定性分析调整 - - +7.0% 反映EV业务积极势头
最终目标股权价值 - 6,520.7 25.06 -

注:每股价值基于26,024,497,603股已发行股份计算。

最终安全价格:

经过严谨的定量建模和深入的定性分析,我们得出小米集团(1810.HK)的最终目标价为25.06港元

6.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结论与行动建议:

我们的分析表明,小米集团的当前股价(52.55港元)已严重偏离其基本面所支撑的公允价值(目标价25.06港元)。市场似乎已经完全沉浸在对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最乐观的预期之中,为其赋予了极高的估值溢价,而完全忽视了其中潜藏的巨大执行风险和长期的盈利不确定性。

该投资标的目前更适合具有极高风险承受能力、对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有极度信仰、并愿意接受股价大幅波动的投机型投资者,而非寻求价值投资和稳定回报的投资者。

风险声明:

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和我们认为可靠的数据来源进行分析,并包含一系列基于当前市场环境的假设。所有分析、预测和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要约或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投资者应独立进行尽职调查,并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做出独立的投资决策。对于因使用本报告内容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市场状况瞬息万变,本报告中的信息和观点可能会在不作另行通知的情况下发生变化。


由 Alphapilot WorthMind 生成

外部引用:

  1. Reuters. (2025, August 19). Xiaomi's second-quarter revenue up 30.5%, boosted by EV orders.
  2. Yahoo Finance. (2025, August 19). Xiaomi revenue rises 31% in second quarter on strong EV demand.
  3. TipRanks. (2025, August 19). Xiaomi Reports Record-High Q2 2025 Financial Results.
  4. Xiaomi Corporation. (2025, August 19). Q2 2025 Results Announcement.
  5. Xiaomi Corporation. (2025, May 27). Q1 2025 Results Announcement.
  6. Xiaomi Corporation. (2025, March 18). 2024 Annual Report.
  7. Xiaomi Global Home. (2025, May 27). Discover Article on Q1 2025 Results.
  8. Financial Modeling Prep (FMP). (2025, August 20). Xiaomi Corporation Q2 2025 Balance Sheet Data. Data sourced via API from HKEX filings.
  9. Financial Modeling Prep (FMP). (2025, March 18). Xiaomi Corporation 2024 Annual Report Data - otherNonCurrentAssets. Data sourced via API from HKEX filings.
  10. Financial Modeling Prep (FMP). (2025, March 18). Xiaomi Corporation 2024 Annual Report Data - shortTermInvestments. Data sourced via API from HKEX filings.
  11. Financial Modeling Prep (FMP). (2025, March 18). Xiaomi Corporation 2024 Annual Report Data - longTermInvestments. Data sourced via API from HKEX filings.